您现在的位置:紫荆 > 紫荆种类 > > 拒马河畔紫荆关

拒马河畔紫荆关

2023/9/27 来源:不详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3497115202268129&wfr=spider&for=pc
蔚州飞狐陉行至涞源,其实并未走出太行山。古今涞源县,仍属深山区。惟县城所在,却是一片不小的山间盆地。涞源盆地,面积平方公里,海拔~米。乍从幽谷深峡中走出,望见如此一马平川,顿觉舒畅。谁知四面仍是大山。好在有山就有谷。国道沿山中谷道,南行约40公里,越倒马关出山,唐县、曲阳、定州,直至赵国都城邯郸,千里平原,了无挂碍。赵取此路治代郡,事半功倍。涞源盆地,自古为北太行交通要冲。飞狐陉与蒲阴陉经此地交错。年前,鲜卑拓跋部崛起,定都平城(今大同)建北魏。为南下拓展,迁都洛阳,百年内三修灵丘道。北起大同,经浑源、灵丘,沿唐河河谷出倒马关,直下华北平原。隋唐以降,中国的政治中心逐渐东移。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使北方游牧民族势力越过长城。辽金元明清,北京的地位直线上升,灵丘道经涞源,沿拒马河谷东行,出紫荆关直驱易县、涿州,北上京城,是为蒲阴陉。涞源县城南,泰山宫、兴文塔下,拒马河源头拒马河古称涞水,涞源者,拒马之源也。《水经注》曰:“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涞源旧称广昌。涞山七峰,又名七山。《广昌县志》称,“拒马河源,在县城南半里,出七山下”。今城南有泰山宫、兴文塔,其下三池碧水,池畔立石,书“拒马源头”。涞源县城一带,据说泉眼成群,且水量极大。六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七大泉群。甚至徒手刨坑,即有泉水上涌。这在华北地区极为罕见。泉水常年保持7℃水温,夏日清冽,严冬不冻,拒马河四季长流。拒马河顺地势东去,流出涞源盆地,切入群山。蒲阴陉紧贴大河,顺河谷迤逦,河怎么走,古道怎么行。大致与国道重合,约华里,至紫荆关。这条路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走了,涞源去紫荆关,高速路比国道省一半时间。国道的景致更丰富。尤其涞源境内明长城,未经今人整修,号称保存最为完整。长城涞源段长约百公里,现存敌楼座、烽火台68处、关城10处。乌龙沟长城、浮图峪长城,最为精华。众多完好的砖砌敌楼,沿山脊密集排列,气势之恢弘,丝毫不逊色于八达岭。公路边的乌龙沟长城观景台远眺乌龙沟长城山巅内长城如龙蛇飞舞,数十座敌楼依山势排列这些敌楼保存十分完好浮图峪、乌龙沟至紫荆关,属明长城内边,亦称内长城。“土木之变”后,为护卫京师,明廷加强了内边墙的修建完善。沿太行山、燕山,崇山峻岭间,游龙飞舞,关隘众多。戚继光独创包砖长城,加厚城墙,建空心敌台,存放兵器火药,更强化了长城的防御功能。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分居内长城重要隘口,合称内三关。均为拱卫京师的咽喉要道,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处。内长城串联内三关,城墙与关城的修建,都是最下功夫,最不计成本,因而也是明长城最壮观、保存最好的地段。拒马河六十六渡,蒲阴陉来至紫荆关前。拒马河大桥取代了昔日的船渡,大货车一辆接一辆,遍地尘烟。看得出来,仍然是交通枢纽,通衢要冲。国道南下十八盘,省道北上野三坡,涞涞高速由头顶飞入大山。今日紫荆关十八盘,国道与蒲阴陉古道并辔齐驱国道与古道,今古奇观今人的选择与古人眼光惊奇雷同。有高速不走,绕拒马河出山太远,仍然有大批车辆上下十八盘。关上海拔米,出山急降不足米,一道山溪湍急而下,古人顺山谷辟一羊肠小道,九曲十八盘,30华里,沟通太行山与华北平原,成为蒲阴陉最惊心动魄的一段要道。紫荆关,便堵着十八盘,上下而建。“南有石径十八(盘),由底升巅,崎岖若羊肠之险,东倚于岩旁,后天之畔,西临乎洞壑,蟠地之绝崖。”在西汉上谷关、东汉五阮关、北魏子庄关、宋金金陂关的基础上,明朝自洪武至崇祯年间,不停地改建、扩建、完善。在这十八盘上下,下足了功夫。百年前紫荆关旧貌今日紫荆关紫塞金城山底坡下村,峡谷入口,设第一重关门。今天的破败村落,便是当年的守关营房。入关门,立刻十八盘,二十里羊肠小道,虬曲而上。盘道顶端有南天门,门券额书“畿南第一雄关”,此为紫荆关最具代表性标志建筑,可惜早已无存。南天门内设二重门。盘道已尽,山路平缓。再前进三重门,门券额题“紫塞金城”,至今仍在。三道关门均有翼墙通达两侧山巅。紫荆关,险在南,防在北。关城防御重点,为涞源方向的游牧铁骑。水量大时,城北拒马河为天然屏障。北门有瓮城,内券匾额刻“表里山河”。外券门额双层,上题“河山带砺”,下题“紫荆关”。河对岸建有一精巧城池,为关城前哨,有铁索与主城相连。主城分东西两城,中以墙隔,东城文武衙门,西城屯兵。关城四面筑墙,形成环抱于主城外的三座小城池。紫荆关关墙总长1.8公里,设城门9座、水门4座、战台19处。“控扼西山之险,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山谷崎岖,易于戍守。”(《畿辅通志》)拒马河六十六渡拒马河与紫荆关北关门北关门券门双层额题如此一座雄关,在农耕时代、冷兵器时代,足以壮观瞻,吓敌寇,威震八方。但长城毕竟只是防御工事,攻守相较,守方已处下风。万里长城,九边重镇,守军极度分散,处处被动。而来犯之敌则尽享自由主动之利,何时攻?攻何处?天马行空,防不胜防。顾亭林《天下郡国利病书》:“居庸则吾之背也,紫荆则吾之喉也,猝有急则扼吾之喉而附吾之背。”寇犯居庸关,若扑背,攻紫荆关,则有扼喉之痛。历史记载,紫荆关战事多次,多为取居庸关遇阻,转攻紫荆关得手。所谓“寇窥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窥紫荆其得入者十之七”。满人入关,长城失去实用价值,迄今已近年光景。废弃的紫荆关早已今非昔比,断壁残垣,荒草萋萋。当地人为开发旅游,正一点一点修复残墙,寻求旧貌。无奈时移世易,再怎样努力也找不见当年了。面对眼前的新旧山河,心中惟有怅怅,无限感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